北京名校老师:高中回头看, 小学初中最要抓的是这件事
当听完高中老师深入剖析当前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和挑战之后,我们就会明白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培养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性。 高考语文的难度不断增加,题量变大,题型变难,而真正的阅读能力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。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,更是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。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,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和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至关重要。 01 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很简单,就是两个字,很难! 为什么说很难呢?和 20 年前甚至是 10 年前相比,现在的高考语文变得难度很大。 难点 1: 题量变大了,做不完是常态。 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不好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写作文时剩不了半个小时,那你想一想,作文肯定写不好。 作文写不好,就比别人多扣了 5、6 分,前面如果做的再不好,就比别人低 10 分,这很正常。 难点 2: 题型变难了。 以北京高考试卷为例:科技文阅读由原来 1 篇短文,变成 2~ 3 篇,还增加了主观题,难度非常大。 ▲ 2024 年北京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材料 文言文由人物传记,变成议论性文本。今年北京卷文言文考的是墨子,这对孩子文言文的理解、思辨能力的要求很高。 文言文原来都是选择题,顶多画横线、断句、翻译翻译。现在开始考主观题了,6 分一个。孩子根本看不懂,还得硬着头皮写。 再比如说诗歌鉴赏,一方面诗歌本身就很长;另一方面,为了考所谓的迁移能力,不考诗人的典型风格。 高考语文考查的就是要避免让你贴标签。你一贴标签就说明没真正的读懂这个诗,而是在套路。 不是说考试故意难为孩子,我觉得出题老师没有那么损,这样的考试就是告诉大家套公式不行了,必须得真正的理解,理解不到位就拿不到分:一切套路都没有用,考试就是反套路。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,应该从小重视语文,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,避免临时抱佛脚。一切以高中为起点开始的语文学习都学不好。 02 不阅读,高考语文超不过...